經濟學院黨委經發院黨支部 導語 庚子年初,新冠肆虐,高校教工支部如何在疫情中實事求是地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經發院黨支部用一場感人至深的黨日活動尋找到他們的方向。疫情初期一封《致經發院全體黨員倡議書》在學院網站和支部微信羣廣為傳播,每名黨員都隨時準備在防疫工作需要時做一名志願者,網站設立的《我院合作辦學醫院管理專業校友奮戰一線抗疫紀實》專欄,讓支部黨員明白了英雄就是身邊的平凡人。 圖一:《致經發院全體黨員倡議書》 圖二:《我院合作辦學醫院管理專業校友奮戰一線抗疫紀實》專欄 支部抗疫系列活動的高潮是“致敬最美逆行者”黨日活動。天津市第十二批醫療救治隊隊長、天津中醫藥大學第四附屬醫院執行院長張磊醫生,在解除回津隔離觀察前的一個小時,以樸實無華而又發自肺腑的講述讓支部黨員們彷彿置身那片沒有硝煙的戰場,感受黨的堅強領導,醫護人員的無私奉獻和武漢人民的隱忍付出。 活動主要內容 將近一個小時的講述,張磊給支部黨員們定格了無數個至今仍回味無窮的畫面。“到達武漢後,我們與方艙醫院的同事共同成立了臨時黨支部,好多互不相識的援鄂醫療隊黨員通過一次次並肩戰鬥、凝聚成一個堅強的戰鬥堡壘。非黨員的醫護人員在抗疫前線集體申請加入黨組織。這就是黨組織的凝聚力與戰鬥力,是昔日戰場上火線入黨的精神傳承。” 張磊還對醫學界老前輩的付出表達了敬佩之情:鍾南山院士提出疫情人傳人、李蘭娟院士提出“武漢封城”、王辰院士提議建方艙醫院,還有張磊的父親、年逾古稀的張伯禮院士,率團出征,向着武漢,逆行… 圖三:張磊講述時感動瞬間(上中機位為張磊) 張磊回想起援鄂時的難忘瞬間:患者自發排班為醫護人員搬運物資;凌晨五點的武漢醫護人員駐地賓館,服務人員為醫護人員及時送上温暖的餐食,自己吃的卻是剩飯剩菜…張院長眼含熱淚、講述過程中幾度哽咽,黨員聽眾也無不動容落淚。整場講述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振聾發聵的口號,卻讓每一位黨員都深刻領會到什麼是聚力齊心、全民參與的疫情阻擊戰,什麼叫做恪盡職守、勇於擔當,為什麼黨的領導無堅不摧、無往不勝。 成員感悟 經發院院長劉秉鐮教授分享參會感受。他説到:“歲寒知松柏,患難見真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彰顯了我們國家突出的制度優勢。從政府、科學家到民間百姓,相信政府、相信科學、相信優秀的醫護人員,才能用科學戰勝疫情。” 支部書記白雪潔説到:“一場特殊時期的特殊形式黨員大會,雖然通過虛擬網絡,卻讓我感受到最真實的力量。雖然戰疫還在進行中,但只要有他們這樣一羣既平凡又最不平凡的逆行者,我們心安至暖。國有難召必回回能戰,沒有鏗鏘誓言,卻在用一身笨重的防護服告訴我們誰是這個時代最可敬最可愛最可依賴的人。” “南開大學科學研究青年創新獎”獲獎者李響教授賦詩兩首: 卜算子*抗疫 正值春節日,忽聞疫魔臨。逆行而上無懼色,方顯英雄魂。 幾宵多鏖戰,不負許國身。艱辛兇險全不提,涕然為人民。 庚子始迎新,瘟毒肆虐狠。中央英明果決斷,轟然閉城門。 異域同風月,誰如咱堅忍?此生無悔入華夏,黃膚黑眼人! 活動效果 一、發揮智力優勢,組建專家團隊“線上參戰”,為抗疫工作和國家經濟建設出謀劃策。已向中央和地方政府提交“疫情專報”10餘份。其中1份被教育部《高校智庫專刊》採納並轉報中央辦公廳,1份被教育部《教育規劃與戰略研究報告》採納並呈送教育部領導,2份被天津市委《決策與參考》採納(含1份市辦公廳報國辦),天津市工信局發來信息對專報材料高度評價並已採納。 四、全體黨員積極響應向疫區捐款,參與率達到百分之百。 五、院長劉秉鐮作為老黨員靠前指揮、率先垂範,長時間替行政人員值班,點滴之間見黨性。 六、疫情期間一名員工正式提交入黨申請書。一名行政黨員申請成為志願者,積極參加社區防疫工作。 經驗總結 一是支部的組織活動要有明確的目標,還要精心策劃、組織,確保活動實效。疫情期間經發院黨支部工作明確了提醒黨員時刻牢記黨員身份、不忘初心使命的主線,以發《倡議書》、出《專欄》鋪墊,以張磊院長的雲分享點題,以不拘一格的會後網上思想交流昇華活動效果。 二是支部的組織活動始終與學院中心工作緊密結合。恪盡職守是黨日活動帶給黨員們的重要感悟,無論是專家團隊“線上參戰”,還是年輕教師黨員出色完成網課,都是在用他們的方式在抗疫,在踐行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 (該活動獲評南開大學2019-2020年度“創最佳黨日”活動二等獎) |